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4)
2011-03-30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3)参考答案:
1、答:生产力与生产关象是生产中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起来。(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当一种生产力被另一种生产力代替以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适合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2、答:杰出人物是才旨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一般地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着倡导者和发起人的作用。
(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他们在斗争中起着核心和中流抵柱的作用。
(3)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在,能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椎动作用。
(4)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等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答: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法的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它的主要错误在于:
第一,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这样,否定就成了偶然的甚至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第三,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4、答: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首先,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其次,阶级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社会进步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最后,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否定的"扬弃"过程,因此,社会形态必然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5、答: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指贯串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亦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续历史发展的进程。
6、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正确性在于:
(1)它表明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2)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恰恰相反,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
(3)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破除了以往思想家关于先天的、永恒不变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从劳动、从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7、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特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①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②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认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在生产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从生产劳动的观点出发来考察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
8、答:(1)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之为环境问题。
(2)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常常由于过度的采集和打猎,消灭了一个地区的许多物种,破坏了自己的食物来源,这是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整个古代,农业的自发的发展,破坏了大片森林,很多地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是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大量废弃物排向环境,许多地才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当代环境问题表现为: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性水源危机;森林惨遭毁灭;物种不断减少;臭氧层变薄等。
(3)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以-种全面的态度对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对人类支配自然的强大能力进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自然界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要片面地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要反对盲目乐观和消极怠、观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
9、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列宁从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个层面对物质加以规定,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第二性和依赖性,有力地维护了唯物主义。
第二,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在对物质的规定中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说明物质虽然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但它可以被人所认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了起来,因此,它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的缺陷。
10、答:阶级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剩余劳动,使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同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必然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压迫。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必然引起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
简答题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历史的统一。
4、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哪些要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6、从共产主义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说明共产主义并不渺茫。
7、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
8、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10、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