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17)

2011-05-17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16)参考答案:
  1、答:(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因素作用原理,指明了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主要表现: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时对人口数量的需求就相对减少,因而要求对人口的增多速度适当加以限制。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人口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而优生优育,不断改善、优化,人口的职业构成、教育构成,技术熟练程度的构成以及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2)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坚持正确的政策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同时我们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2、答:(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在"自己运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都是同否定阶段相对立的,因而否定之否定阶段,必然有某些相似之处,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这样,事物的发展又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否定之否定阶段既然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这样,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事物的发展呈现为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还由于:第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这时旧事物则是比较强大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总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二,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为事物的发展道路是笔直的,没有任何曲折和倒退。这两种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祉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我们要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3、答:(1)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从历史的纵向即从同一国家的不同时代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相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较高。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
  首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虽然物质生产是基础,对精神生产起着最终决定作用,但在思想领域的某些方面却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其次,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优秀思想成果是可以继承的,既可以“古为今用”,又可以“推陈出新”;
  再次,一般地说,政治和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影响最大,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已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可以指导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答:(1)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量变都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圄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只有质变才能把量变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下来。只有质变才能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能有事物的发展。如果没有质变,量变本身最终也会为旧质的框框所局限而陷于停滞。只有质变才能打破这种限制,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它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主张社会的发展只能通过一点一滴地改良,使社会不断进化,反对通过社会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根本的变革。激变论则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是没有量变的积累而突然发生的。激变论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我们党历史上的"左"倾冒险主义者认为,进行社会革命无须经过积蓄革命力量的准备阶段,幻想通过突然的冒险行动取得革命的胜利。综上所述,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都是错误的。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无论是对国家建设,还是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的成长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以及其他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他们的成就都是长期艰苦学习、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如果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努力做量的积累,忽一下子脱颖而出,有巨大的创造,那只是一种幻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同时又必须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因此,只有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一定会取得较大成绩的。
  5、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特点在于: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②改革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
  ③改革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变革过程。
  ④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珑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
  ⑤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在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社会主义如果不进行改革开放,必然窒息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如果不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统一的观点,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思想僵化两种倾向。
—————————————————————————————————————————————————————————————
  论述题
  1、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
  2、运用国家职能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运用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挫折。
  4、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参考答案及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