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5)
2011-08-08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常识判断模块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为广大考生整理了经济方面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各位参加江苏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1. 资本总公式: G-W-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这一公式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①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
②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
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总公式(G-W-G’)
①买卖的顺序不同。
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③流通的媒介不同。
④流通的内容不同:不同使用价值间的交换;价值的增殖。
⑤流通的目的不同:获得所需的使用价值;价值的增殖额 。
3.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
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②是一个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
5. 资本的本质: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6.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标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
区分的意义: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7.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物化劳动的形式;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活劳动的形式。
8.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劳动强度)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
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中实现的。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
①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虽然不同,但是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③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10.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内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原因:
首先,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再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