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选(23)
2013-04-20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握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中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w.org/)特发布一系列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14年江苏省考。
1.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一直存在着按照儒家的理念而构想的一个道德乌托邦。这既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他们衡量一个社会或文化的道德尺度。合之则取,不合则去。正是这样一把道德尺子的威力,使其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化并最终走向失败。自此,保守主义再度热闹起来,激进主义更是异军突起,而自由主义声音愈来愈弱,甚至还时常遭到批判和嘲笑。
通过本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A.新文化运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B.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难冲破儒家思想的禁锢
C.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冲突
D.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儒家思想为自己的信仰
2.现在很多地方往往把衡量医院管理者的标准简化为“收入就是硬道理”,使得院长整天要想点子创收,考虑员工“吃饭”的问题,往往忽视了提高医疗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等长远大计。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
A.对医院管理者的衡量标准不应简单化
B.提高医疗质量、培养专业人才是长远大计
C.强调“收入就是硬道理”是各个医院的现状
D.医院院长不应想点子创收,考虑员工“吃饭”的问题
3.冷静是高超的管理艺术,是成熟的政治风范,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当复杂棘手的问题出现时,当突发性事件出现时,当各种矛盾交织僵持不下时,大家往往会把目光和希望集中到领导者、决策者身上。自古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领导干部静而有定,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影响带动部属,更好地推动工作。冷静彰显从容不迫的气质魅力,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以静制动的精神耐力。
给本段文字填入一个恰当的标题( )。
A.冷静是一种领导能力 B.领导的艺术
C.冷静产生力量 D.勇者,骤然临之而不惊
4.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5.科学思想与哲学都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二者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因为科学思想和哲学的主体都永远是人,因而二者都深深地打上了主体的烙印。从它们诞生那天起一直到现在和未来,都既散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都是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主体的同一性决定了科学思想与哲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这段话力求表明的观点是( )。
A.科学思想和哲学都是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
B.科学思想和哲学的主体都永远是人
C.科学思想和哲学的密切关系是由主体的同一性决定的
D.科学思想和哲学都是由人创造的并为人服务的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D。细节推断题。通读文段了解大致意思之后,对照选项查找原文,A项提到了新文化运动,由文段中的第四句,我们可以推知,中国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然而由于其与自由主义相违背的道德尺度的桎梏又使新文化运动走向失败,故而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通过前三句可知儒家思想的影响已经深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很难冲破,B项说法正确;通过最后一句话,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可知C项说法正确;儒家理念对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代表知识分子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信仰,D项无中生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解析】A。第一句提出一种观点,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后几句为该观点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目的是补充说明该观点的危害性,A项观点为该文段观点。B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观点,不足以概括本文段;C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是“各个医院”都如此;D项说法曲解文意,说法本身错误。
3.【解析】A。标题填入题。本段文字主要表达了冷静与领导者的关系,即冷静对领导干部的重大意义,它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换而言之,冷静是一种领导能力。B项和D项主体把握错误;C项表述针对本段文字没有概括性。故A项为最佳选项。
4.【解析】A。文段说的是民主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实现民主的过程更重要。因此A项正确。
5.【解析】C。这段话首先提出科学思想与哲学有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然后论述二者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密切关系,最后提出结论:主体的同一性决定了这一点。这也就是文段表明的观点。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选(2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