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1)

2014-03-27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1.“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句提示在2000年的时候遍布各个网站。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习惯性地在右上角添加上这么一条,生怕电脑白丁们不知道如何设置首页。可2005年之后,这种“善意”的提示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就如同一份报纸省略掉了自己的征订热线一样,大网站们不再过分热情地推荐首页设置。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
  A. 网页形式变迁的原因
  B. 首页设置的提醒并非善意
  C. 如何避免网络陷阱
  D. 网络行为更具跟风的特点
  2.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精神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此次调查中表现得很突出。其中责任意识(77.8%)、敬业精神(71.3%)和团队合作精神(69.4%)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各项指标中位居前三名。而调查中,没有一家单位表示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主观能动性方面不重视或不太重视。可见工作中的主观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软素质”,正成为考量一名毕业生的核心指标。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重视过头了
  B.毕业生应该加强对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C.“软素质”正成为考量一名毕业生的重要的指标
  D.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的“软素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硬素质”
  3.在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论述中,与水有关的一句怵目惊心的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有一句与水有关的具震撼力的话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据说这两句话之间还有一点联系。后面这句话中的洪水,当然指的不是生态洪水,而是社会洪水。更具震撼力的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公开说出来的。像这种恶名昭著、引火烧身的话,在今天讲和谐、讲荣辱、重视个人声誉、害怕网络拍砖的时代环境中,即使有谁心里这么认为,也是万万不敢公开讲出来的。于是,我对居然敢讲出这句话的那个历史人物发生了探究的兴趣。
  文章接下来将要论及的是(  )。
  A.对“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批判         B.探究“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所由自谁
  C.对“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解释         D.详细解释对说出这句话的人产生兴趣的原因
  4.德国两家公司生产一种水下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使潜水员有可能在水下就能把获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不必浮出水面。水下计算机可用于检查海上石油平台、输油管道、船体,也可以用来操纵机器人。
  水下计算机的优点是(    )。
  A.可以用来操纵机器人                           B.可以用于检查船体
  C.在水下直接把数据输入计算机               D.浮出水面把数据输入计算机
  5.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使西方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团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西方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
  B.西方两种主流发展模式都已过时
  C.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
  D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文段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现象。即:2000年开始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在右上角添加“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样一句提示,但是2005年之后,这种提示就消失了,那么,接下来文段所要论述的肯定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即选项A。
  2.C【解析】“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和主观能动性”都属于“软素质”的范畴,前三句详细论述了用人单位对这些软素质的重视。尾句中,“可见”作为关键词,引出作者想要强调的推论或总结的话,即“软素质”正成为考量一名毕业生的重要指标。
  3.B【解析】这道题的主题句即最后一句“我对居然敢讲出这句话的那个历史人物发生了探究的兴趣”。该句不仅点名中心而且承接下文。所以本题应当选择B.
  4.C【解析】由第二句可知,即“在水下直接把数据输入计算机”是这种水下计算机的优点所在。第三句的内容是讲水下计算机的作用而不是优点,所以排除AB。
  5.D【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采取总分总式结构,首句点明了主题“弊端”,中间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现在西方经济体制确实存在问题,尾句是文章的主旨句,原句是“过渡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反思。”从这句话能够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强调“过渡放纵”的危害,所以选择D项。C项“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不准确,它存在两点问题:1、文段中的现状已经处于反思中;2、它所描述的内涵过于浅显,无法体现写作意图。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