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5-03-10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热点:中国企业“走出去”
【背景链接】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去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就是说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首次超过海外在华投资。
2014年12月召开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在我国,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
【深度解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开放的必然选择]
首先,走出去是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开放不只是向外国企业开放国内市场,同时也应该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比如现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个开放战略。
其次,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初的战略选择是把加工业引进来,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也要根据产业梯度转移原理,再将它转移到其他国家去。
再次,走出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临的问题]
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包括寻求更低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要素资源、更先进的技术等。总的来看,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对外投资发展历程较短,经验较为不足,总体收益并不理想。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提升“走出去”质量,打造高水平跨国公司的主客观因素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一,全球投资环境的不明朗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寻求持续复苏的关键时期,国际有效需求总体不足,欧债危机阴霾未散,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导致我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陡增,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增大,企业投资风险增加。
第二,竞争失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与效益。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快,势头猛,但较为遗憾的是,不同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目标常常趋向一致,相关企业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与合作,严重影响对外投资整体效益。
第三,国际化能力不足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提升。
从战略目标规划能力角度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起步较晚,一些企业在走出国门前,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国际化治理能力角度看,我国企业在大型投资管理、大型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经验。在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时,往往按本土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对市场反应滞后等现象。
从国际化人才储备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缺乏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定位,企业吸引、获取并成功留住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人才发展和培训机制方面有待加强。此外,我国企业国际化在品牌、风险、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创新模式等多方面的能力上,也存在较大欠缺,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第四,政府部门及相关中介服务体系的不足和缺失。无法适应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要求,同样形成制约因素。
[对策措施]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需要企业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机构健全体系做好服务。只有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形成助推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梦想的强大推动力。对此,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建议:
其一,企业要积极通过内部建设全面提升自身国际化能力。当企业发展到全球布局阶段,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利益相关人都更为复杂,要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战略选择和发展方式等进行定期审视,建立动态的优化机制,包括及时的调整和退出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和运营所需的各项能力。同时,企业也要注意结合所处的行业特点调整和提升国际化能力,特别是要在国际化品牌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体现出行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其二,政府部门要认真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和系统服务。管理方式方面,探索改革企业审批制度和管理机制,逐步消除目前仍然存在的体制弊端。扶持政策方面,继续运用财政政策,建立多项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对外投资合作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对外合作的税收管理,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力度。保障服务方面,更好地履行指导和服务职责,建立咨询服务和联络平台,打造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和风险防范预警。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正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更多适应海外投资需要的专业人才。
其三,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一方面,综合研究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和行业领域的市场信息和国情变化,为企业国际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国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企业在海外投资排忧解难,尽可能地避免企业利益遭受无端侵害。
【申论范文】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对于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外部资源意义重大。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还能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也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在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审批繁琐。往往是企业在境外都选择好了投资项目,等办完一系列需要履行的审批手续时,却发现该项目已经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拿走。繁琐的行政审批,就这样阻碍了企业“走出去”步伐,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约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融资艰难。因为企业发展不是动动嘴皮就能实现,其更需要资金支持,需要真金白银投入。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当前“走出去”的企业在融资方面却受到很多制约,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渠道比较单一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
政策支持,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子。目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出体现在金融风险、人才引进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就以有代表性的家电企业为例,其在“走出去”过程中就遇到了人才瓶颈。对全球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已经倒逼着我们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尽快建立双向流动机制,而这就牵扯到了国家在人才引进方面政策配套。若能健全政策体系,则企业“走出去”无疑就将更有底气。
尽管存在着一系列不利因素,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成绩却可圈可点,无论央企民企都已纷纷迈出对外投资、并购的步伐。中国高铁进入全球五大洲,屡屡斩获亿元订单;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五矿接手拉斯邦巴斯铜矿……这种“走出去”战略无论在突破贸易壁垒,还是引进先进技术,抑或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这也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要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并为此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这桩桩件件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护航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江苏公务员申论热点:空气最差城市排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