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当妈妈的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2014年3月份一位“海归妈妈”因为担心5岁的儿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对社会负面信息“严防死守”,连家里的有线电视也停了,至今已有一年。但是,孙女士的“屏蔽教育法”遭到了丈夫邱先生的强烈反对,夫妻俩为此常常闹得不愉快。此事也在社会上引起争议。
【理论分析】
其一,“屏蔽教育”是一种“着急教育”,是母亲对孩子成长环境的一种焦虑。然而,“屏蔽教育”又是一种“短视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也许在短期内凑效,却难以达到管长远的预期目标。比如,屏蔽了社会负面信息,却屏蔽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纠葛;屏蔽了死亡和灾难,却屏蔽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屏蔽了孩子的现在,却屏蔽不了孩子的将来。
其二,“屏蔽教育”更是一种“教育洁癖”,放大了孩子的成长风险。不可否认,当前的电视媒介中,充斥着色情、暴力、吸烟、酗酒等不良画面,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于这些有害信息,适当进行屏蔽,并无不妥。但必须承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视等媒介中,积极健康的信息仍是主流。如果就因为出现了极少数的负面信息,便连家里的有线电视都停掉,等于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屏蔽了,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未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深入分析]
人和动物的死亡,发生地震灾害等,也被这位母亲认为是“负面信息”给屏蔽了,拒绝孩子面对死亡和灾难,显然走进了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死亡教育,也是人生的一种“必修课”。只有理解和面对死亡,才会感受到死亡的可怕,才会觉得生命的可贵,才会更加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敬畏和善待他人的生命。再者,灾难教育,更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未成年人自救能力有限,对他们进行灾难教育,更显重要。
[启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现实世界是纷繁多彩和残酷的,做爸爸的观点也有道理,世界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毕竟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童话里。有些“负面”信息对孩子也是一种教益,让孩子接触一些也无妨,只不过得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教给感知罢了。如果把妈妈的“屏蔽教育”理念和爸爸的“现实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教育孩子,就是真正的“完美”教育。“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都要教给孩子,都是孩子所需要的。
[措施]
“屏蔽教育”更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功课。对此,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建议:
其一,要修复社会心态,矫正社会道德环境,健全社会规则,让社会回归理性,创造平和、宽容、诚信的公共环境,给孩子们作好示范;其二,要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强调媒体素养与媒体道德,防止各类“信息污染”,建立影视、图书分级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其三,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和鼓励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与生产,让孩子读自己的书、唱自己的歌、看自己的影视片;重视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的研究与指导,强化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呵护。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