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公务员面试备考:领导人讲话类题目作答方法

2015-04-29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已出,通过笔试的考生不要骄傲,因为通过笔试仅仅只是一场争夺入场卷的比赛,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还需在面试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段时间,江苏已经有很多考生在认真准备面试。为了让广大考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江苏省考面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复习。特别提示各位考生,一定要特别关注哲理题与领导人讲话。
  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当中存在一类,我们称之为哲理类题目,通常给定考生一篇故事或一句(段)话或一个原理效应,让考生谈理解。既然归属于综合分析这一类题目,基本解题思路当然逃不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的圈子,又既然同样都属于哲理类综合分析题,提出观点部分又无非对题干进行解读,秉持短变长、长变短的原则寻求真理;探究观点部分,又无非运用多种论证方式,以例证或理证的策略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落实观点部分,又无非牢记四字箴言,践行道理。可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哲理类综合分析题即是这样的母亲,虽然总体包含事例故事、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三大类,但具体到名言俗语这一大类,后续分支又实现了基因突变。下面请跟随中公教育脚步,一块探究一下名言俗语类哲理类综合分析题的具体解法。
  名言俗语,字面意思大家也能够理解,即有名、世代流传的话语,以给考生这样的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来考察考生对此的理解。近年来,随着哲理类综合分析题与自我认知题的杂糅,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渐成两派:一派为传统派,延续以往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的传统,以历史上有名的言论或生活中常见的俗语作为命题素材,考察考生对名言、俗语所反映道理的理解,纯粹语文意义上的翻译理解题目,如请谈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对你的启示、请谈谈你对“给你一根拐杖,你不会跌倒,但是你也不能快跑”的理解;一派为现代派,突破以往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命题的局限,以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作为命题素材,一方面考察考生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考察考生对报考岗位的认识,着重探究考生对当下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对岗位的理解,重点在于考察考生的大局观,必须能够清晰透彻的看透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就业问题时指出,“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抓格,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认识。
  分类的不同决定了作答方式的不同,对于传统型的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那我们的作答思路也是传统路径,提出观点部分通过解读题干阐明道理,论证观点部分通过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最常用的是举例论证,落实观点部分牢记四字箴言“践行道理”,如例题1。
  例题1:人能走多远,不是靠双脚而是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靠体能而是毅力。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出观点(解读题干,阐明道理)】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想走得远,攀得高,就要拥有远大的志向,拥有实现目标的意志和能力。
  【论证观点(多种方式论证道理)】
  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人能走多远,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志向。辽宁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2012年毕业生梁翰琦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就业机会,返乡当起了农民去创业。纠结、痛苦、失败……一年中,梁翰琦经历了人生中各种苦涩滋味:父母的不理解与反对、曾经天之骄子的身份落差、最初养殖的1500颗君子兰也在第一次换土后全部烂根。但在当地团市委、花卉种植专家以及YBC组织等在技术以及资金的帮助下,最终走向了成功,不仅不到一年时间偿还了贷款和借款,更是成立了鞍山金田华晟君子兰专业合作社,带动了600多人就业,年净利润1000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卉大王。
  强者遇挫越勇,弱者逢败弥伤,人能攀多高,不是靠身躯而是意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磨难,终于完成心愿,打败了吴国。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院士,在住院期间,为了整理移交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他,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室,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他的动力,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源于他对理想的追求,源于他对目标的坚持。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他攀登到了他的人生最高峰,到达了事业的最高峰。
  【落实观点(践行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要有宏伟的志向,二要有为志向不断努力的毅力。正如孙中山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明确工作目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人生目标,将工作融入人生之中。同时,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直面问题,让自己走得更远,攀得更高,直到实现自己的志向。
  区别于传统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现代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略有不同,一方面需要考生明确领导人讲话当中所包含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需要考生结合当下发现我国在社会领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出观点部分、论证观点部分与传统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没有区别,但是论证观点部分却需考生谈出两点,一是领导人讲话当中所包含道理的重要意义,二是指出当下我国在领导人讲话所涉及的此一方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我们看例题2来体会一下。
  例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请联系实际,探讨那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提出观点(解读题干,阐明道理)】
  习总书记提出的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就是要让年轻干部把基础搞扎实,不断地磨砺心智、锻炼意志、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使得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论证观点(重要意义+现今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因此,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人们用“墩苗”的做法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目的就是“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庄稼生长是这样,年轻干部的成长更是如此。基层最能锻炼人,是一个“墩墩苗”的好地方,可以开阔年轻干部的视野、增长年轻干部的见闻、磨练其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促其成长。
  当下,许多年轻干部普遍存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问题,往往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机关部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难以学以致用,有效开展基层工作;更有甚者根本不愿意下基层锻炼,碰到下基层各种阻、推,只知在城市“享福”,失去了在基层“墩苗”的过程,就没有深入基层的“根系”,必然经不起日后的风吹雨打。
  【落实观点(践行道理)】
  为使年轻干部真正深入下基层,实现“墩墩苗”,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年轻干部要乐于“墩墩苗”,在艰苦的环境中涵养精气、修养新型,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砥砺作风。心平气和对待琐事、急事,凝心静气面对大事、难事,努力练就“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功力,力戒浮躁之风、虚名之惑。
  其次,年轻干部要善于在基层“墩苗”的历练中,接好地气。常在基层走走看看,多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愿望,感受群众情绪、体会群众疾苦。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发掘群众经验智慧,提高群众工作“知民度”,找准工作着力点。
  最后,年轻干部要主动到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工作,比如计生服务、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中历练成长,努力成为处理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不断丰富工作阅历、增长工作才干。
  名言出处的不同决定了作答方法的差异,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后续的备考过程中注意求同存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