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这句话可粗浅解读为城市的起源和安全密切相关。安全可以说是对城市最低限度的要求。城市越大,人口越密集,对安全的需求就越高。一座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与机制,其公共安全的状况,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与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中,每起事故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诱因,但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其共同的根源就是城市体系的高风险性以及城市社会的脆弱性。高风险性一方面体现在现代城市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体系。一个子系统、小环节发生问题,很容易引发各系统连锁反应,因此蕴含着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城市面临着多风险的叠加累积。包括自然灾害的风险、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在多元化过程中潜藏的社会安全风险等。此外,城市对风险的放大效应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人口的高密度,使得事故破坏力增强;人际和媒介传播,进一步放大事故的社会影响。通过这些频发的安全事故,城市社会的脆弱性,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感知。
透过S市的一场火灾和其它一系列城市公共安全事件警示人们,我们要痛定思痛,警钟长鸣,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巨大安全风险。一方面要科学地做好规划布局,分散风险点以减少发生连锁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城中村、厂中村等风险高度集聚点的安全防范工作,尤其要确保防灾减灾人力物力的充分配置,决不能因为这是“世界性难题”而无所作为。
此外,提升城市的公共安全,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公共安全涉及的领域与事项,件件都与市民利益攸关。一方面,政府应畅通社会监督和投诉渠道,发布翔实的质量信息,为市民监督、投诉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市民本身就是提升公共安全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应急能力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对市民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提升整体的应急能力。
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是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时刻警醒,补齐短板,时时排查,方能保障城市发展有底气,市民生活有安全感。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