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极端天气的警惕须臾不能放松。
“大寒”节气刚过,我国南北多地遭遇强寒潮,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和强降温天气。其中,北京、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最低气温,将接近1981年以来的最低值。
“世纪寒潮”的说法有些夸张,但猝然袭来的寒潮和暴雪还是让人疑惑: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平均气温均创新高,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转过年来老天爷却突然变脸,寒气袭人。说好的气候变暖和暖冬,哪里去了?
气候变暖和超强寒潮,并不矛盾。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并不是表现为全球所有地方同时变暖,很多地方气温偏高的时段多,但也会有寒气袭人的阶段。观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2014年和2015年,全球气温新高纪录接连刷新,全球16个最暖年份有15个发生在本世纪。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原有的规律被打破,一些地方“怪天气”越来越多,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暴雨、干旱、强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
面对寒潮,迅速行动是第一步,全力应对是最重要的一步。中央气象台和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预警,各地各部门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次强寒潮可能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上海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状况,到广州全市1000多家防寒庇护场所全面开放;从湖北省农业厅发出农情预警避免在田作物受低温冰雪天气影响成灾,到南方电网公司发布蓝色预警确保防冰、抗冰等各项应急准备落实……面对来势汹汹的罕见天气,把各项应对措施做细做实,才能减轻灾害,减少损失。
应对寒潮,保护劳动者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段时间,关于低温津贴的话题引来广泛关注。高温劳保、高温津贴众所周知,但那些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从事户外露天工作的劳动者,也应以低温劳保等方式,得到更多关怀和温暖。一些在寒风中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表示,没有听说过低温津贴。实际上,低温津贴是有章可循的,在我国《最低工资规定》中就明确提到低温津贴。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难免在一些地方成为“纸上的权利”。
寒潮终会消退,但对极端天气的警惕,须臾不能放松。我国是典型的季风型气候,气候本身复杂多变,气候变暖又增加了复杂性,使得极端天气不时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实际上,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去年12月,北美、南美和英国陆续出现暴雨、洪灾和龙卷风,天气“乱了套”,美国密苏里州等3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些较为少见的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的明显标志,凸显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我们应增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掌握相关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而从长远来看,要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举措,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少滋生极端天气气候的“土壤”。这是多年以后会看到成效的治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