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宣布,从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首次降准。央行称,此举旨在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央行降准选择的时机,多少超出人们的预期。此前的普遍预测是,央行会在1月降准,以延续2015年5次降准的节奏,保持市场获得合理的流动性。然而,今年前两个月,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市场工具补充短期流动性。这样的操作手法,或许也有保持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稳定的综合考量。那么,为何此次选择了降准这样更直接的释放流动性方式?
有解读认为,央行此番降准,旨在为渐趋火爆的楼市提供宽松借贷环境。据测算,截至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7.75万亿元,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约5000亿元至6000亿元的流动性。在银行房贷需求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降准可推动银行信贷增长,特别是房贷这一块,以助楼市加快去库存步伐。还有解读认为,在股市再次遭遇反复下跌震荡的情况下,降准有助于起到部分止跌作用。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先跌后扬的走势,似乎对这一说法作了印证。
这些解读似乎表明,央行此次降准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式放水,是针对楼市和股市市况变化的应然之举。但这种解读至少是不全面的。从更宏观层面看,降准政策的出台与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有着更密切的关联。央行关于降准旨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解读,当非泛泛之谈。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一是去库存,二是为企业减税减负。去库存必然导致钢铁等相关行业重新兼并整合,使大量人员下岗重新择业。按照人社部的估算,煤钢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将致180万人下岗。显然,重新培训、安置下岗人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在得以减负减税的同时获得流动性支持,都需要宽松信贷环境予以支持。这应是央行降准的主要出发点。
另一方面,尽管此前公开市场的操作能够为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但这种流动性总会面临到期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稳定。与此同时,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的渠道也越显狭窄。1月,央行外汇占款减少6445亿元,创下了仅次于去年12月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的历史第二大降幅。外汇占款的持续下降,要求央行通过降准这种较温和的方式加以对冲。
可以肯定,央行此次降准不是配合楼市、股市的配套措施,也不全然是所谓的被动放水。其目的是为供给侧改革的切实启动和推进创造条件,防止流动性不稳定导致供给侧改革遭遇投鼠忌器的困境。逐渐变被动式应对为主动式应对,这是此次央行降准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