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6.5%—7%,这标志着我国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划定了明确区间。这个区间目标有何新意?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够不够?对世界来说够不够?
首先,6.5%—7%的增长区间目标,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未来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就要达到6.5%的水平。所以,设定6.5%的经济增速作为区间目标下限,即最低速度,是完成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经济工作,将会采取更多灵活精准的政策工具,保持经济增长率不下穿这个底线。
其次,6.5%—7%的增长区间目标,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李总理在报告中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这里的“需要”,就是改善民生和就业,对保持一定增长速度有客观要求。这里的“可能”,就是资源环境条件和控制通货膨胀政策目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约束。因此,设定7%的增长上限,无论是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还是从当前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政策目标的要求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第三,6.5%—7%的增长区间目标,为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的空间。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一方面,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当前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经济在向新常态转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设定一个经济增长的区间目标,为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有利于提高中国政府在多重约束条件下,采取更加灵活、精准、有效、及时的调控政策,实现保增长、促就业、改善民生和控通胀、防风险、调结构、护环境等的平衡。
第四,6.5%—7%的增长区间目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会减少。以绝对增量计算,中国经济体量和基数巨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贡献的增量也将成倍增加。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名列前茅。今年如果实现6.5%—7%的增长目标,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将达到或超过25%。正如《日经亚洲评论》评论称,中国政府将2016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在6.5%—7%之间,这一高位区间或许可以让低迷的全球市场松一口气。中国经济在2016年两会释放的积极信号,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