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病更闹心的是看病和报销。
——带妈妈来北京看病的吴晓芳在等化验单间隙,拿出手机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作为医疗保障的第一张网,政府主导的基本医保确实兜住不少大病家庭避免滑入深渊。但如何让医保便捷而有保障,让老百姓能安心治病,是大家最关注的。
主持人:随着人口大流动及社会迈入老龄化,医保异地报销日益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身处异乡、医保受限,令许多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心焦。
刘英(安徽籍患者):我今年32岁,患脊柱侧弯,辗转去过各地看病,去年来到成都。因为脊柱侧弯比较厉害,需要做几次大的矫正手术,至少要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能报销的份额本就不多,只能攒齐一堆发票和单据寄回老家,让亲戚帮忙跑腿报销,整个过程很繁琐,报销流程也长,对我们这样的大病患者来说,很辛苦。
林昭德(吉林省退休人员):我跟老伴和亲家两口子轮着来北京看孩子,生一次病,心疼大于病痛——因为异地看病没法报销。
主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是医保领域长期存在的顽疾。到底是什么把医保困在原地?
董小红(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我国医保实行属地管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保政策也不一样,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收费水平、诊疗项目等也都不同。各省医保基金有限,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两地之间,医保筹资水平差异较大,利益难以平衡,因此,医保异地对接阻力也就很大。例如,在较发达地区,医保待遇水平高,外来人口如果全部在当地报销,可能会导致原参保地医保基金难以承受。
在技术层面上,目前各省之间还未实现医保信息的互通互联,大部分省还没有建立省级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各地之间医保信息没有联网。因此,没法实现实时报销。
主持人: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背景下,怎样让百姓更好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让异地就医群体免于经费垫付和往返奔波?
张德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在解决异地医保报销难问题上,要打破不同地域、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可以施行区域性医保联盟试点,打通临近区域之间异地医保的梗阻,再向全国铺开。
胡梅英(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确实,各地医保覆盖范围、报销程度差异很大,结算系统不一致,加强制度的统筹、规范、统一,是实现异地医保的必要前提。要实现医保异地报销,需要破除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推进制度整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国家级平台。
主持人: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患者越是大病,越要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可越往上,报销比例越低,这种“倒匹配”的局面是否说明医保制度不尽合理?
贾爱芹(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说得没错,我也认为确有不合理的地方。医保政策有一个方向应调整,因为小病不会致贫,大病基层处理不了只能向上转诊。实际上,越往上级医院就诊,患者花费越多,但报销的比例反而越低。医保报销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按各级实际诊治能力,按照患者实际需求来科学制定报销比例。
高皓亮(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农合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为引导群众合理就医,新农合报销标准为越到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越高,而省级、外地医院比例最低。目的是为了将小病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各地乡镇卫生院名义报销比往往可达90%以上,县级医院名义报销比可达80%,地市级医院可达70%,省级医院可达60%。但对于各类大病患者家庭来说,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救治条件,需要选择省市大医院。因此对于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越往上走,花钱越多报销比例越低。我认为这是有改进空间的。
主持人:国外看病报销比例高,相当一部分是商业补充险,我国是否也应进一步健全这一机制,以减轻百姓看病负担?
贾爱芹:应该!基本医保不能全管,应定位在保基本。我国有13亿人口,基本医保资金有限,如果所有的病都纳入基本医保范围来补偿不现实。基本医保之外应增多保障渠道,比如商业医保,国家应倡导、鼓励参保患者同时参与商业保险,特别是大病保险。
刘翔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虽然对基本医保之外参加商业保险的数据没有做过统计,但我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这个群体是庞大的。基本医保的覆盖面和报销比例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商业保险作为有益补充是个正确的选择。
武侠(山西长城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近几年,健康保险成为销售最好的险种之一,中国百姓对商业医保有需求。一些地方由政府出资补贴,鼓励参合农民购买商业保险,这种模式也很受保险公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