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冒险的故事不仅再也不像从前那样风行于世了,而且很难在现代通俗小说中产生类似题材的翻版。公众的读书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很难使人们相信现在还会存在未经发现、无人居住的荒岛。
这段话表明作者这样一种观点:
A.读者更喜欢并易于接受可信的同时代的东西
B.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小说形式会使所有的读者都感兴趣
C.读者不再希望改变他们目前已摆脱了限制和规定的生活
D.最好的通俗读物应当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SOHO正在恢复说话能力。太空科学家今天说,他们已经与太阳及日光深层的探测器(SOHO)重新建立了联系。在此之前的6个星期该探测器无助地旋转着。他们说这颗正在观测太阳的卫星对昨天从澳大利亚发出的信号已能有回应。
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SOHO正在恢复说话的能力,说明观测卫星的能量没有耗尽
B.观测卫星上的探测器(SOHO)的故障已被初步排除,现已开始工作
C.SOHO长达六周的故障已被排除,观测卫星恢复接受地面信号的功能
D.六周来探测功能失灵的观测卫星(SOHO)有希望恢复科学作用
3.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但同时由于商业运作和利益驱使成分的增多,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不可否认,体育很难脱离开社会背景而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
A.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发展体育不能违背这一初衷
B.现代体育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体育自身的消亡
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
D.体育对人类的作用因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减弱
4.
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消费者 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品价格波动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又多是国有垄断企业。 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 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波动相对比较敏感
B.资源品价格改革应给予公众知情权
C.垄断才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品价格制定机制
5.
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各类制成品价格也开始逐步上升,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 国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逐步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
A.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
B.价格上涨开始从制造业上游向下游传递
C.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D.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各国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材料论述了读者已对类似《鲁滨逊漂流记》的小说不再感兴趣,“因为很难使人们相信现在还会存在未经发现、无人居住的荒岛”。说明现在的读者更倾向去阅读现实类文学作品,因此本题选A。
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失去“说话能力"与"能量耗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由“正在恢复说话功能”可知“故障已被初步排除”,由“正在观测太阳的卫星对昨天从澳大利亚发出的信号已能有回应”可知“现已开始工作”;C项错误,由“对昨天从澳大利亚发出的信号已能有回应”可知,观测卫星恢复的是对地面信号的回应功能,即观测卫星对地面进行反馈的功能,而非“接受地面信号的功能”;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SOHO的故障在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而不是“探测功能失灵”。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文段提到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但是慢慢背离了其初衷。紧接着引出文段的重点“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也就是说体育不能违背初衷,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因此,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意图判断题,第一步,找文段的主旨,文段中出现问号,回答问题是重点,所以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消费者对资源价格改革产生疑虑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第二步优选基于主旨的合理推断,即B项。A项为现状阐述与主旨不相关,C项与原文不符,真正原因应该是信息不对称,D项引申不是基于主旨的合理引申。
5.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标志词“强调”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阐述了由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各国国内的消费价格指数,可知正确答案为D。其他三项表述片面,未能抓住材料的语意重点,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