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之逻辑判断(12.11)

2020-12-11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逻辑判断是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题型。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在江苏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主要考查直言命题、智力推理、削弱型题目、评价型题目、加强型题目,偶尔涉及复言命题、假言命题、前提型题目、解释型题目、结论型题目。
  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暂未启动,考生可参考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程点击订购),掌握江苏省考重点题型,了解省考命题规律。
  接下来完成1--5题!
  1.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凭借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借形象思维。但研究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因为,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上述结论是建立在下列(  )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A.有条理的、逐步的推理对于一般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B.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能力凭借形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
  C.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D.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
  2.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需要, 则不可能被录用。
  以上论断是建立在下列哪一项假设的基础上?(  )
  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
  B.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C.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
  D.面试的唯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
  3.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发现,A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B市和C市,而D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C市高又低于E市,由此可以推出(  )。
  A.E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A市
  B.B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C市
  C.A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D市
  D.在五个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中,C市最多名列第四
  4.在《创新管理》课堂上,张教授对学生说: “企业创新成功与否是以创新绩效来衡量的,一个企业要么创新绩效高,要么创新绩效低,在我看来,一个企业要么创新成功,要么创新失败,由于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在我看来都是创新成功的企业,所以创新绩效低的企业在我看来都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为了是张教授的论证成立,下列假设中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
  A.对于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不同,其创新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很难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判
  B.在张教授看来,创新绩效高的企业未必是创新成功的企业,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也未必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C.在张教授看来,创新绩效高的企业就是创新成功的企业,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也就是创新失败的企业
  D.创新绩效高低具有客观评价标准,且张教授具有区分创新绩效高低的能力
  5.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相当专业化的。学工程的学生一般不必学文学课程,学历史的学生一般不必学数学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毕业生要想改换专业应该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常理,一个单位在录用人员时看重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所学专业是否与其将要从事的工作相符合。但是事实上,大学毕业生改变专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情况又相当普遍。一些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尤其如此。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
  A.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
  B.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
  C.不少单位在选人进人时并不太看重候选人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D.过度专业化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和培养一般的适应能力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
  论据: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据强调重大科学突破,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需要在两者间搭桥,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重大科学突破之间搭桥,加强论证,C项是正确答案。A项“有条理的、逐步的推理”跟形象思维无关,属无关选项;B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有能力利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和D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都跟他们是否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无关,B、D两项均无法支持论点。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论据是面试中,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需要, 则不可能被录用。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面试,论据强应聘者的个性,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即在面试和应聘者的个性间搭桥,是答案。A与应聘者的个性无关;B说明什么样的个性会被录用,而题干强调什么样的个性不被录用,且太过绝对;D没说明面试出的个性为什么重要,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A>B,A>C,D>C,D<E进而为:A>B,A>C,E>D>C。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由题干已知E和A无法判断孰高孰低,A错;B和C无法判断孰高孰低,B错;A和D无法判断孰高孰低,C错;由于无法知道B和C孰高孰低,但可以知道A、E、D都高于C,因此C市最多名列第四,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无
  5.答案: C
  解析:
  题干前半部分说高等教育专业化强,学生想转换专业很难;就业时单位本应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安排其从事相应工作。题干后半部分说学生转换专业,就业时“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这两种现象很普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高等教育专业化强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构”就存在问题,A错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只能说明学生就业时专业对口与否的状况,并不能推出学生适应能力强的结论,B错误。“根据常理,一个单位在录用人员时看重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所学专业是否与其将要从事的工作相符合”,但事实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情况又相当普遍,这说明专业对口与否,用人单位并不是看得很重,C正确。“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和培养一般的适应能力”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