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之言语理解(3.16)

2022-03-16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202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特发布一系列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23年江苏省考。

  接下来完成以下1—5题!   

  1.在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时,文字本身不会移动,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但在电脑屏幕前阅读时,鼠标点击和滚屏不可避免地会打断人的注意力,让人很难对文字进行全面把握,令人失去耐心。此外,手指在触摸纸张和显示屏对大脑的感知区域的刺激也完全不同。前者更有助于激发人的潜意识,帮助人深入理解文字之美,而不仅仅止步于获取信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传统的纸质图书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B.传统的阅读方式更有助于大脑的开发
  C.获取信息并非阅读的主要目的
  D.使用电脑阅读给全面理解文意带来诸多障碍
  2.在公众印象中,每一次加大尾矿治理力度,总是在发生严重的尾矿溃坝事故之后。而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不太可能持久奏效。数量巨大的尾矿伴随着矿山的开采不断增加,随着矿山枯竭,经年累月贮存起来的尾矿被堆放于江岸的山坡,因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只能以非安全的暴露方式,继续留存在自然界中。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
  A.尾矿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将会产生各种隐患和威胁
  B.我们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而突击式的治理尾矿
  C.遗留的历史包袱和新增的隐患令尾矿治理压力剧增
  D.中国的尾矿治理将以何种模式继续进行才能有效
  3.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字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持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结果。自大约250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加,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9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10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暖和的10年之一。全球气温纪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
  A.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纪录
  C.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纪录有出入
  4.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科技保密而显得更为突出。然而,科学技术的所有发明创造本应是全人类的财富,任何国家、集团或个人都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
  这段话主要观点是什么(  )。
  A.应该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B.对科学的保密是有限的,迟早都要泄漏出去
  C.应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保密工作
  D.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财富,不应该也不能长期保密
  5.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大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底里有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根据提问“主要”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根据“此外”的并列关系可知,前面通过“纸质图书”和“电脑屏幕”的对比说明纸质图书使人更能集中注意力,后面说明“纸质图书”更有助于激发人的潜意识,深入理解文字之美,二者结合就是文段的主旨,即A中所表述的“传统的纸质图书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B项表述过于片面,仅为传统阅读方式优势的一方面。C项为第二句中的部分内容,不能构成文段的主旨。D项未抓住文章主旨,仅为第一句所描述的内容,且没有体现出“传统阅读”的优势。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A
  解析:
  由文段前两句可知,尾矿处理一直采用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这种方式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且由最后一句“非安全的方式”可知,尾矿存在安全隐患的。显然A项表述最符合文段原意。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A项无中生有;B项都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数据对比可推出;C项“自大约250年前……”一句可以推出;D项通过相应的数据对比可得。
  4.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主要观点”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据材料中转折词“然而”,可以判定表面主旨就是转折之后的部分“>科学技术的所有发明创造本应是全人类的财富”,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A在材料中未提及,属于过度引申;选项B并非材料的重点;由“>任何国家、集团或个人都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可知,科学技术不应该长期保密,选项C说法错误。
  5.答案: D
  解析:
  根据“告诉”一词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这类题要求考生在把握文段表达含文的基础上,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引申,不能简单地断取字面的文字,首先排除A、B选项。本段文字是在论证不抵抗主义是积极还是消极,从“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可以看出,不抵抗主义是积极的,其深层意图是不赞成把精力浪费在无用之地,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有用之事上。选项D符合,C项太过表面,并未过多涉及文字内容,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