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握202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特发布一系列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23年江苏省考。
接下来完成以下1—5题!
1.大约六千年前,古巴比伦的人们开始制作黏土代币作为交易的记录。不同形状的黏士代币表示不同的物品。当一次交易需要用到很多代币时,人们就用黏土把它们包裹起来,交易者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刻上不同的符号,用以表示里面包了些什么。后来一些人想到了更简洁的办法,只需简单地将符号刻在黏土上,就可以表示交易内容,这样就摆脱了烦琐的代币。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古巴比伦的货币发展史
B.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C.文字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D.古巴比伦人怎样进行商品交换
2.1993年以来,全世界至少有上百个国家程度不同地开展了反腐败运动。它们采取了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强化舆论和行政监督,加强对官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有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反贪机构。国际上还建有全球性的廉政组织,联手反贪防腐。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贪污腐败是一种国际化现象
B.近年来,各国加大了反贪反腐的力度
C.反贪防腐是各国政治的主要课题
D.近年来,贪污腐败现象在各国得到了抑制
3.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4.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具有定期自愿无偿献血的稳定人群才能保证安全血液的充足和可靠供应。由于血源性感染的疾病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流行程度最低,并且经常接受血液检测,所以他们是最安全的献血人群。因此世卫组织倡导各国以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发展全国血液供应系统。中国自1998年施行《献血法》后,卖血行为被列为非法,而无偿献血成为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唯一合法来源。
根据这段文字,中国大力倡导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是( )。
A.卖血行为是非法行为
B.接受世卫组织倡导
C.保证血源安全
D.降低用血成本
5.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光滑的冰面上开车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在北极见到的芬兰司机,在冰道上开车的时速和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快。为了保障安全,这里的汽车都备有两套轮子。一套是夏季用的普通轮子,一套是适用于冰面的带针的轮子。公路上的另一奇景是白天行驶的车辆都开着灯,据说这样事故发生率比较低。
A.北极奇闻
B.北极见闻
C.冰上趣闻
D.冰上轶事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通读文段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最后一句“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点明文段的中心,与选项B形成匹配。因此本题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由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指出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开展了反腐败运动,接下来例举反腐败的措施。由“健全”、“强化”、“加强”等词可以判断出反贪反腐的力度比以往要更大。B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体词“反贪反腐”,不合题干要求;C项“主要课题”在材料中缺乏依据;材料只是说反贪反腐的措施,没有提到反贪反腐的效果,因此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
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
中国将卖血行为列为非法并不是倡导无偿献血的原因,排除A项。世卫组织倡导无偿献血是因为“血源性感染的疾病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流行程度最低”,“他们是最安全的献血人群”,即为了保证血源安全,因此选C。D项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5.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文段中主要写了作者在北极看到的在冰面上行车的景象和听到的有关说法。因此,B项概括最全面,写出了地点和事件,且有“见”有“闻”。
A项”奇闻“偏向于听说,而文中讲的是两种”奇景“,只用”奇闻“形容,片面;C、D项的地点没有特指,很多地方都有冰面,但只有一个北极,“轶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史事,用在此处不合适。且这三项都没有突出作者“亲眼所见”这一点。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