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之言语理解(6.27)

2022-06-27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202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特发布一系列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23年江苏省考。

  接下来完成以下1—5题!   

  1、今天,专业的________让我们谁都无法补齐所有的________,互联网使得合作的成本越来越低。与其花精力治愈自己的“________”,不如花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划分 短处 痼疾 B.细分 短板 顽疾
  C.细化 缺陷 弊病 D.分工 缺项 陈疾
  2、免费与管理并不冲突,反而可以________。把管理等同于收费,甚至把收费当成管理的目的,免费了就________地“不收费不担责”,疏于管理,甚至无人过问,这不仅有违公共管理的价值追求,而且难以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长补短 顺理成章 B.相得益彰 堂而皇之
  C.求同存异 理直气壮 D.合二为一 冠冕堂皇
  3、民间童话比作家童话生命更加旺盛、个性更为突出。但是如果民间的个性不能转化出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个性也就有________的危险。格林兄弟使西方浪漫主义知识资源对民间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和转化,一方面运用母题和谚语营造民间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形象的个人特色和人物的________特色,由此产生了现代性意味的民族童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泯灭 性格 B.难产 特殊
  C.弱化 本质 D.架空 个性
  4、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将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5、虽然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热情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而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当今社会这般迫切。目前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正尝试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B.拥有财富并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
  C.人们为什么会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强烈需求
  D.积极心理学是解决“幸福悖论”的必由之路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常识可知,今天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也越来越细,没有人可以精通所有的专业。故此处填“细分”或“细化”恰当,排除A、D。第二空,“缺陷”常与“弥补”搭配,与“补齐”搭配,选“短板”恰当。第三空,“治愈顽疾”也搭配恰当。故本题选B。
  2、【答案】B。
  解析:“免费”与“管理”不具备可比性,所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都不能用来形容两者的关系,排除A、C。如果免费了就不管理,“难以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可见,只有管理,才能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故“相得益彰”符合句意,且与前文的“并不冲突”也对应。故本题选B。
  3、【答案】D。
  解析:第二空,对应于前文多次出现的“个性”,此处填“个性”更能前后呼应。第一空,“架空”比喻没有根基。如果没有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基础,故此处填“架空”恰当。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不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还可能通过外部性“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然后说明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最后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不诚信者承担责任。A项,文段说的是如何避免由全社会埋单,而非必然由全社会埋单,排除;B项未提到“诚信”问题,C项未提到“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排除。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到当今社会对积极心理学迫切需求,然后通过数据论述了不幸福感的蔓延引发大家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人们为什么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强烈需求。答案为C。

分享到

切换频道